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史资料捐赠——捐赠记事(一)

感谢捐赠者的 成都理工大学档案馆 2023-04-16


时间:2021年4月19日    捐赠人:爱屋及乌、可敬可爱的蒋老师

蒋老师并非我校校友或职工,但却也和理工有割舍不开的情缘。他的爱人楚道玉于1982年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后便留校任教了。蒋老师看到学校正征集校史资料,专门跑到档案馆来咨询,他谦逊的问道:“我爱人在理工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有些手写的教案,不知道你们有用没有,她是学校的‘十佳园丁’,如果有点用,我就回去整理整理给你们送过来”。


蒋老师将整理好的资料交给我们时,拿着一份不完整的“申请书”对我们讲到“我爱人啊,那会都退休了,学院领导还喊她回去继续上课,她也愿意,为了不给领导添麻烦,还主动写了申请。只是现在只有第一页了,后面的我找半天也没找出来”。


那一摞摞的讲稿、学习资料、考卷,都是楚老师教书育人的见证,是成理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写照。


扩展信息



楚道玉(女,19500129——20080125),四川渠县人。我校78级校友,1982年数学师资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校期间多次获“三好学生”荣誉,任教期间被评为“十佳园丁”。




时间:2021年4月20日捐赠人:两鬓斑白却依然精神矍铄的郝志诚老师

作为学校原宣传部的老前辈,郝老师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许多与理工有关的人和事。


如今,已八十高龄的郝老师,满怀对学校的关切和热爱,将其编写的《历史的足迹》、创作的剧本《叩门人传奇》以及在工作中获得的荣誉证书及收藏的相关旧报刊全部无偿捐赠给学校。在介绍《历史的足迹》一书时,郝老师激动的说道“我是从理工大学走出来的,理工大学是我的母校,我是由母校培育的,我要把这本书捐献给母校!” 





时间:2021年4月20日捐赠人:革命后代、兰台老前辈韩劲松老师

作为曾经的兰台人,韩老师虽已从学校档案馆退休多年,仍未忘记兰台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职责。


韩老师将父亲留下的《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4年第7期)》一书捐给学校。韩老师说“此书本身并不多么金贵,几经搬家,许多书都已送人,唯独这本一直没舍得,只因父亲去世后留下的东西不多,此书为父亲收藏,又有父亲签字,所以见书如见人,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仿佛父亲的教诲和革命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捐出此书,更多的是希望能传承红色的基因,让现在的年轻人爱党爱校,把精力、思想都用在为党、为学校工作上”。


韩老师还回忆道“我的父亲,年轻时参加革命,解放后跟着何部长(原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办教育,52年就参加了北京地院的筹建工作,56年要建成都地院,何部长又找到我父亲,让我父亲来成都筹建学校,我父亲其实当时也还是有犹豫,我们都是北方人,怕来了四川不能适应,最后我父亲还是决定来了,而且至此我们全家就留在了成都。说到到底,还是革命人身上的不怕苦、不怕难,甘于奉献精神在起作用。”


扩展信息

韩代望(1913—1972),河北高邑人。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因病休学一年复学后转入北大历史系,受进步思想影响,1934年,秘密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35年,参与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担任总部组织秘书;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毕业留校任总校政治教员,政教科副科长,1940年,任抗日军政大学太行山分校政教科科长,解放战争中后期任华北野战军战犯管理所副所长,建国后任重工业部人事室副主任,1952年调入地质部,受命创建北京地质学院,任北京地质学院党委副书记,是该校三位首任校领导之一。1956年,受命创建成都地质学院,担任成都地质学院党委副书记。1972年夏,因患癌症在上海逝世,终年59岁。


一份份资料,不仅仅是丰富了学校的校史资料,更代表校友们对母校的牵挂与眷恋。一片绿叶,饱含着叶对根的情谊;一次捐赠,浓缩了校友对母校的祝福。也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利!


文字:吴庆 张青青 王娅

编辑:李晨溪

封面:郑雅馨

责任编辑:任泽明 王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